人民日報海外版:逐夢東方——中國和平利用核能的大亞灣傳奇

來源: 中國化工集團
時間:2015-04-29

世界,因核能發生著改變人類歷史的變化。

1942年12月2日,意大利物理學家費米和他的同事們在芝加哥大學足球場西看臺下面的一個網球館中成功啟動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應堆,首次實現了他們稱之為“K上帝”的鈾裂變鏈式反應。小小原子,裂變后能產生巨大的能量,就像阿拉丁手里的神燈,為人類提供了無窮無盡的能量,而一方面又似潘多拉盒子里放出來的魔鬼,有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

自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電站——奧布寧斯克(APS-1)0.5萬千瓦壓力管式石墨水冷堆核電廠在前蘇聯建成,和平利用原子能,讓這一清潔能源造福于人類就成為人類的美好愿望。中國在研制“兩彈一艇”的同時,開始探索核電建設之路。

藍色的深圳大亞灣見證了中國現代大型商業核電的起步,是中國現代核電夢開始的地方。大亞灣核電站在改革開放春天里孕育、誕生,堅持高起點起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跳高”,在荊棘中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發展核電的道路,并以長期安全運行的業績令全球矚目。

大亞灣永不停歇的濤聲,向世界訴說著一個古老民族的胸懷與自信。在飽受霧霾困擾呼喚清潔能源的今天,揭開這個“藍色精靈”神秘的面紗,大亞灣,傳說中西王母降生的地方,而今你將呈現給世人怎樣的激越與傳奇?帶給今人怎樣的鼓勵與啟迪?

風雨過后見彩虹,關山飛度三十載。懷瑾握珠,如沐春風,中國大型商用核電站的第一座里程碑在改革開放最前沿深圳昂然崛起……

東方破曉:中國核電工業的第一縷曙光

中國和平利用核能的號角是這樣吹響的。

“為我國原子能事業的發展干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的一個華燈初放的傍晚,開國領袖毛澤東在中南海與李四光、錢三強等共進晚餐。一生極少沾酒的毛澤東端起一杯紅葡萄酒,忽然詩興大發,發表了這一番豪邁而爽朗的祝酒辭,而這句話就成為了開啟中國核工業大幕的動員令。

1964年10月16日15時,地處中國西部的羅布泊核武器試驗場,強光閃爍,天地轟鳴,巨大的蘑菇云翻滾而起,直上九霄。中國自行研究、設計、制造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71年9月,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猶如蛟龍下水,試航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兩彈一艇”讓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一個古老民族和年輕的共和國挺直了脊梁!

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和平利用核能,沒有自己的核電工業,就不能稱其為核強國。然而,中國核電事業的起步,卻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程。中國和平利用核能的研究早在1955年就開始了,其間歷經坎坷,幾乎所有項目均未能成功。碩果僅存的“七二八工程”五易廠址,變更堆型,幾上幾下,歷盡艱辛。從周恩來總理作出“728”指示起,搞了21年,一個3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才并網發電,而同期,全世界已有300多個核電機組運行。嚴峻的現實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的“兩彈一艇”上得這么快,而作為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核電站卻舉步維艱?逐夢東方的有志之士們望眼欲穿:中國核電起步的路在何方?

“我們要把世界一切先進技術、先進成果作為我們發展的起點?!?978年12月4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會見了法國外貿部長弗朗索瓦一行,并在回答法國記者問題時公開宣布:中國已決定向法國購買兩座核電站設備。這是鄧小平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提出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資金,加快中國核電發展步伐的重要舉措。堅冰已被打破,歷史的巨輪校正了航線,中國核電的起步從此進入了新的時代。

其實,早在1978年4月、5月間,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常務副省長王全國隨谷牧副總理出訪西歐后,“在廣東建設核電站”的構想就揮之不去??墒?,沒有資金、沒有技術、沒有設備、沒有人才、沒有經驗的殘酷現狀又讓人頗為焦慮。1979年5月,美國國際核能公司總經理林杰克出訪廣州時帶來一個在廣東省建設核電站,把部分電量賣給香港,以取得的外匯償還建設核電站所欠外債的建議。這一方案讓正在為廣東省缺電而寢食難安的王全國大喜過望,腦海中迅即閃過“不謀而合”四個字。鄧小平給深圳特區建設的指示是:“殺出一條血路來”。那么,“借貸建設、售電還錢、合資經營”,不正是一條解決在當時國家財政困難形勢下我國核電站起步建設資金和外匯問題的“出路”嗎?猶如電石火花,讓廣東省的領導人看到了在廣東率先建設核電站的曙光。

習仲勛、任仲夷、王全國、葉選平等只要去北京,就千方百計找機會陳述廣東發展核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迫切性,千言萬語做工作,爭取能打開局面。

可是,在由國務院11部委共248位領導、專家參加長達29天的審查會上,還是有人提出了否定意見:應該自力更生自己建設核電站,為什么要花錢向國外買?隨著工作的深入,國家有關部委對這一項目的分岐開始呈白熱化趨勢,同一時期,同一件事,截然不同的報告,擺在國務院領導的桌上。歷經三年的爭論漩渦,終于迎來希望的曙光,1985年12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國務院有關部委送發了《關于廣東核電站建設問題的會議紀要》,這份會議紀要就成為廣東核電站項目批準書,我國核電事業起步的戰鼓終于憑借改革開放強勁東風在南海之濱擂響!

國務院決定調核動力專家、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工程師彭士祿主持廣東核電站建設指揮部工作,這位革命先烈彭湃之子欣然受命,并從全國調集精兵強將趕赴廣東,國防科工委昝云龍,核工業部劉錫才、曾文星……電力部潘燕生、高勝玉……廣東省沈健生、周展麟……真可謂群賢畢至,燦若星辰。因當時條件所限,不能帶家屬,彭士祿詼諧地說:“我們要做三年和尚,還要經歷八年抗戰,希望大家好自為之,不要犯政治錯誤、經濟錯誤和生活錯誤”。

選址工作由一支人數不多但聲名顯赫的隊伍擔當,著名地質學家谷得振、胡海濤、李坪,著名水利專家張光斗等擔任選址組顧問。他們“南征北戰”,足跡遍布廣東省的山山水水,住油毛氈帳篷,喝山泉水,點煤油燈,在茅草叢中艱難攀登,忍受風吹日曬和蚊蟲叮咬,選擇比較了十幾個點。1982年7月4日,冒著瀝瀝細雨,李鵬和葉選平在選廠組陪同下第一次考察廣東核電站廠址,先后到了凌角石和大坑。7月的夏雨時下時停,到凌角石雨勢更大了,李鵬撐著傘站在凌角石上,指著已經沉睡千年的荒山海灘,難掩激動的心情:“我國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就建在這里吧!”

滿載著希望和夢想,歷史的指針指向了1985年1月18日。這一天,廣東核電投資公司與香港中華電力公司合資成立合營公司簽字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冬日的北京卻是春意濃濃,第二天鄧小平滿面笑容,親切接見了參加簽字儀式的港方代表嘉道理一行。鄧小平興致勃勃地與嘉道理約定:“再過7年,你93歲,我87歲,開一個慶祝會,用這個合作項目作為我們對外開放的典范”。兩位世紀老人定下了日后被人們廣為傳頌的“世紀之約”。

天有不測風云。前蘇聯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引發香港反核風波,使歷盡波折的大亞灣核電站再次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海灣對面香港反核簽名運動攪得沸沸揚揚,寧愿不當省委書記也要搞核電站的合營公司董事長王全國憂心如焚、夜不能眠、奮筆疾書。小平同志力挽狂瀾,乘改革開放東風發展中國核電的決心不變,正是他一錘定音,才使反核風波成功化解。1986年9月23日,在經受香港反核風波洗禮后,大亞灣核電站四個合同和三個貸款協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字,合營公司總經理昝云龍與幾大國外公司代表在合同文本上鄭重簽下自己的名字。中國核電的航船再次繞過暗礁揚起風帆!

好事多磨。在大亞灣核電站曲折的建設歷程中,遇到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其中的漏筋事件和核島輔助管道安裝工期延誤讓投資者和建設者們付出了沉痛的代價。盡管工期延誤一天,僅貸款利率損失就高達100萬美元,而大亞灣核電站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決心十分堅定。曾經為我國核工業建設立下汗馬功勞的二三公司就這樣“兵敗大亞灣”,原來在自己隊伍中當家作主的中國公司向法國公司拱手交出施工隊伍的領導權。

低頭靠勇氣,抬頭靠實力。那一夜,二三公司的每一個員工幾乎都淚流滿面……

千難萬險踩腳下。在成功完成調試啟動、人員培訓、生產準備之后,大亞灣終于迎來了真正屬于他們的盛大節日。1994年2月5日和5月6日,舉世矚目的1、2號機組順利投產并投入商業運行。中國核電的奠基者李鵬從1982年率隊赴英法等國考察核電研究合作基礎,到選定技術方案、國內施工單位、工程建設方針、政策原則、電站廠址、主要干部人選等,親自領導和決策核島、常規島、工程技術服務三大合同及其相應貸款談判,先后17次到大亞灣核電站視察和指導工作、及時解決項目進展中的重大問題、確保工程優質圓滿完成、生產安全高效、為打好我國核電發展基礎傾注了大量心血。這一天他在深圳迎賓館親自主持慶祝大會,國家總理為一個核電站投產舉行慶典,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我國核電事業起步和夯實我國核電事業發展基礎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

信念永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引路,舉國家之力,15年曲折歷程,7年艱苦建設,歷盡磨難仍矢志不渝,驚濤駭浪仍勇往直前,乘改革開放春風,“站在巨人肩膀上跳高”,實現“零資本裂變”,終結了中國沒有現代大型商用核電站的歷史,大亞灣核電向中國乃至世界繪出了一幅氣吞山河動人心魄的壯麗畫卷!

創新制勝:一個東方民族的胸懷與自信

征塵猶未洗,又聞戰鼓催。

1994年2月5日,李鵬總理在深圳主持召開國務院辦公會議,研究決定以建設大亞灣核電站形成的資產為基礎,組建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作為國務院第56個試點企業集團,實行計劃單列,執行“以核養核、滾動發展”方針,繼續開發后續核電站。經有關部門研究決定并報國務院批準昝云龍出任剛組建的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和黨組書記。

“以核養核,滾動發展”,在嶺澳建設廣東第二核電站,成為大亞灣人新的挑戰,“二核要比一核好”便是黨中央、國務院向大亞灣人提出的更高要求。為此,嶺澳一期核電采取大亞灣核電翻版改進的技術方案,建安工程采取與參與大亞灣施工單位議標,在總結大亞灣工程經驗教訓基礎上搞好施工組織設計,由原來的以外方為主改為以我方為主外方參與的組織方案。

海納百川,博采眾長,借鑒世界各國的文明成果,最終走自主創新之路,是一個偉大民族的胸懷和希望所在。

1995年4月5日,總重近兩噸飽蘸著希望和心血的幾十套《可研報告》分發到50多個單位進行評審,始料未及的是,《可研報告》在最終審批時因合營談判遇到了重大困難。嶺澳核電項目幾乎成為“潑在地上的水”,緊急關頭,李鵬總理在釣魚臺國賓館召集相關部門負責人,聽取了匯報。會后,李鵬會見法方代表,雙方同意先以草簽的形式將合同中已談妥的條件固定下來。而此時,已是原定合同簽字最后期限的前夜,終于把幾乎已經潑在地上的水又收了回來!

中國和平利用核能的又一場世紀之戰就這樣拉開大幕。工程開始后,各參與方在大亞灣核電建設運營經驗教訓基礎上,以我為主,進行了大量的改進創新工作。從“三大控制”到“五大控制”的工程創新,從穹頂整體吊裝和冷試電源方案的技術創新,再到建安一切險再保策略的合同創新,堅持技術轉讓自主化,為消化、吸收、創新打基礎,工程管理自主化;以我為主,程序管理;部分設計自主化,精心組織,重點突破;建安施工自主化,從敗走麥城到揚眉吐氣;生產準備和調試啟動自主化,完美收官,全面創優;部分設備制造國產化,堅持國際標準,不懈努力推進。實現全面創優,確保質量進度提前,造價降低的工程總目標……

穹頂吊裝被視為工程建設中關鍵之一,按照法國核電站工程的施工方式,穹頂分為兩半,分兩次吊裝。日本、韓國也都采用兩次吊裝的方式。但是,這種兩次吊裝的方式作業時間長、高空焊接作業成為進度的“瓶頸”。中方建設者決定采用穹頂整體吊裝與對接的創新技術方案。1999年4月9日,起重量為600噸巨型吊車將龐大的穹頂緩緩吊起,經過1小時47分鐘屏心斂氣的操作,1號反應堆穹頂安全、準確地就位并點焊到反應堆鋼襯的頂層上,完成了與穹體筒身的無縫對接!這一創新成果,為百萬千瓦級核電工程施工優化積累了寶貴經驗,節省一個月工期,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

冷試電源方案的調整也是中方建設者一個富有膽識和魄力的創新,這一方案由調試隊提出便被采納,而在法國核電建設中還從未有過在沒有主電源條件下進行核島冷試的先例。2001年5月8日9時30分,工程指揮一聲令下:“冷試開始!”經過各方面通力合作,1號機組冷試僅用10天就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曾經“敗走麥城”的二三公司能挑起嶺澳工程的大梁嗎?要知道,嶺澳工期已與法國同類電站22個月的最快工期十分接近!已實現鳳凰涅磐的中國團隊,從1999年1月26日開始進行的核島安裝工程,15個關鍵里程碑全部提前或按期實現,二三公司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東方鍋爐廠承擔制造蒸汽發生器等核島設備的重任,但其地處“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四川。有人放言,重達345噸的蒸汽發生器即便造出來,也運不出去!四川省投資7億元建設大件運輸公路,投資4300萬元建設大件碼頭?!皟砂对陈曁洳蛔?,輕舟已過萬重山”,中國的國產蒸汽發生器,從德陽到樂山,過岷江入長江,經上海轉運,一路順風,終于平安到達嶺澳核電站工地。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共181個企業參與了嶺澳核電站的國產化設備制造,六年征程,六年甘苦,嶺澳核電國產化設備制造任務終于宣告完成……

2002年5月28日零時,大亞灣核電人又一個永遠銘記的時刻。嶺澳核電站1號機組比計劃提前48天投入商業運行,投產僅僅46天,就實現主控室“零報警”運行,又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在大亞灣畔拔地而起!2號機組取得了更加令人矚目的成績:創造了調試階段非計劃停機停堆次數為零的世界紀錄!嶺澳核電工程的質量、進度和投資三大控制成果均優于國家要求,完全實現了“二核要比一核好”的目標。節省工程投資約占工程投資總預算的10%,走出了一條核電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在此基礎上,經各方努力,又于2005年開啟實現重大技術改進的嶺澳二期工程建設并于2011年全部建成投產。

大亞灣核電的嶺澳項目,開創了中國核電的新紀元,實現了“以我為主”的戰略構想,新的安全、技術創新成果,既有高的經濟效能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設備制造國產化率達70%以上,為我國現代大型商業核電站大發展構建了堅實基礎……

中國核電從大亞灣起步,已實現令全球矚目的振翅起飛!

安全為天:核電運行管理的大亞灣燈塔

山高我為峰。

大亞灣核電站從生產準備開始,就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與國際接軌的安全運行。自投產后就從不放過與安全、技術、質量有關的任何問題。運行業績逐年提高,管理體制持續創新,令國內外同行刮目相看。

進入新的世紀,大亞灣核電的歷史接力棒傳到了作風嚴謹的大亞灣核電運營公司董事長盧長申和總經理蔣興華的手中。追求高端穩定,擔使命、樹隊伍、優流程、創卓越。與國際先進核電站進行對標,對設備、系統、人員培訓和管理體系制度進行改革創新和大幅度提升,使安全運行的大亞灣核電站穩居世界先進行列。

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以對國家、民族和人民負責精神,高度重視和保障核安全,是所有大亞灣核電人的最高準則?!安话踩碾娢覀円欢纫膊灰?!”,“核安全沒有初級階段”、“質量標準不談中國特色”、“安全質量是全員的事情,要溶化在每一個人的血液里”……“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追求卓越”則成為了大亞灣的基本原則。

保守決策、透明原則、四個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凡事有據可查)是當前大亞灣運營實操者蔣興華和大亞灣安全文化管理層承諾中的指導思想。保守決策是管理層進行決策及風險控制時必須遵循的原則;透明原則對于電站形成良好的報告文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四個凡事”對于構建安全管理組織構架和劃分部門責任、接口具有重要意義。

“一次把事情做好”、“按程序辦事”、“人人都是一道屏障”、“現場操作要STAR”,體現了大亞灣核電安全文化個人承諾中的突出特點。員工在現場操作時嚴格遵守程序,自覺運用“明星自檢(STAR)”操作方法,積極挑戰不安全行為和條件,最大限度地消除潛在的、未被察覺的或被視為司空見慣的缺陷和風險,始終追求“一次把事情做好”,從而實現“人人都是一道屏障”的目標。

核安全高于一切,也意味著在安全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保障。大亞灣核電的管理層都堅持在安全上舍得投入,大亞灣核電站先后累計投入資金2億多美元,消化并實施了1470多項技術改造,不斷提升機組安全性能和人員技能水平……

大亞灣核電縱深安全管理體系以“發展核電,造福人類”的崇高社會使命為導向,以趕超國際先進安全標準,創建世界一流核電站為目標,通過綜合運用一套安全管理體系和技術手段,對所有影響安全的關鍵因素進行分析、控制,在每一個管理環節設置多重的制度、組織、個人安全屏障,實現“道道都是安全關口,人人都是安全屏障”的深層次,精細化,標準化安全管理。即建立具有縱深防御特點的內部安全管理理論體系,以核安全管理為中心,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堅持程序至上,實行全過程控制,構建完整的核電站安全管理體系。從目標、組織、制度、文化、隊伍建設、技術改進等方面,全方位地構建多層次安全屏障的縱深優勢,在安全管理上做到精益求精,對安全管理的體系、制度、流程、行為等進行標準的、細致的、精確的規定和固化。在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上,由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申報的《以社會使命為導向的核電企業縱深安全管理》成果獲得一等獎。此獎為大亞灣核電首次榮獲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大獎!2012年又以安全管理不斷創新再獲國家企業管理一等獎而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大亞灣核電基地自1994年投入商運以來,始終保持了安全穩定運行的不敗業績。大亞灣創造了6臺機組可用率高達90%,每年安全發電450億度的良好業績。大亞灣核電運營公司董事長盧長申獲得世界核運營協會頒發的“核能卓越獎”,公司還參加EDF(法國電力公司)舉辦的國際安全挑戰賽,大亞灣得到的金牌總數遙遙領先,法國專家不由地豎起大姆指點贊:“學生”超過了“老師”……

如今的大亞灣核電站,已成為支撐核電后續大發展的技術基礎、人才基地、創新平臺、經濟支柱。

為中華民族爭光,讓祖國人民放心!大亞灣核電站成為了閃爍在南中國海岸上的一座核安全航標燈……

清潔世界:人類和平利用核能的中國之夢

越上新高度,延攬八面來風,從大亞灣出發的中國核電已走到全國正邁步走向世界。

作為目前國內最大核電運營商和全球最大核電建造商的中廣核已完成了由單一電廠向跨地區、多基地、多項目同時建設和運營的發展轉變。到如今,中廣核已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化的核電生產、工程建設、科技研發、核燃料供應保障體系,形成了風電、水電、太陽能、節能產業等清潔能源產業的全國布局。2014年中廣核還實現旗下的中廣核美亞、中廣核電力在香港成功上市,加上此前在港上市的中廣核礦業,中廣核的核電、核燃料、非核清潔能源三大業務板塊已實現上市。2015年3月成功實現3臺核電機組(陽江核電2號機組、寧德核電3號機組、紅沿河核電3號機組)并網發電之后,2015年3月29日,中廣核所屬紅沿河核電站5號機組正式開工建設,這成為去年以來中央提出抓緊啟動沿海核電建設要求后首個開工建設的核電新項目。至此,中廣核在建核電機組達到14臺,裝機容量達1662萬千瓦。在核燃料板塊,中廣核旗下的全球第三大鈾礦湖山礦礦建進展順利,其資源總量達29.29萬噸,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實體投資項目。中廣核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簽署協議,雙方將在哈合資建設燃料組件廠,打通了中廣核海外核燃料供應通道,取得了哈原工天然鈾在國內運輸的獨家代理權。2014年,中廣核新能源業務也取得快速發展。新能源裝機超過1000萬千瓦,實現規模與效益同步發展……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著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5年“兩會”期間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數量擴張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要保持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中廣核董事長賀禹就此表示,在我國當前節能減排的剛性約束下,規?;l展核電,大量替代非化石能源是實現能源結構優化目標、保護生態環境的必由之路。2015年3月7日,賀禹聯合21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題為《推動核電新一輪規模發展,實現中長期國家能源結構調整戰略目標》政協提案。在滿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能源剛性需求及節能減排的剛性要求硬約束條件下,核電替代效應最強,應該規?;l展。這是賀禹,一個具有強烈社會責任的核電企業家面向未來發出的熱切呼喚??!

勿庸置疑,核電已成為繼高鐵之后“中國創造”的又一張名片。近年來,中廣核積極踐行中國核電“走出去”戰略。中廣核國際核電開發已進入技術和項目落地的新階段:英國政府同意由中廣核牽頭的中國企業參與英國擬新建核電項目的開發與建設;羅馬尼亞已宣布中廣核成為切爾納沃德核電項目“選定投資者”,雙方正就項目落地而積極努力。2015年全國兩會上,賀禹還提交提案《加強統籌協調,切實推動我國核電自主技術走出去》,這已經是賀禹連續第三年提案推動華龍一號落地及走出去了。只有自主技術走出去,才能最大程度地帶動裝備制造走出去,真正體現核電強國地位和影響力。我國核電走出去已具備良好基礎和優勢條件,專家建議國家應將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技術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2015年4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核準建設“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示范機組。提出,通過實施“華龍一號”技術示范工程,采取國際最高安全標準,完善應急預案和應急響應措施,確保工程建設和運營安全,可以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裝備與核心技術,打造中國核電良好的品牌形象,為核電裝備“走出去”開展第三方合作創造有利條件。

加快推動華龍一號走出去,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躍,托起核電“強國夢”。在未來的國際能源舞臺上,中廣核,必將成為中國能源企業遞給世界的一張最亮麗的名片。

“大亞灣之夢”即“中國核電強國夢”,同屬“中國夢”。從大亞灣走出的中國核電的逐夢者們早已將自己的全部熱情溶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洪流中,將自己的全部情感融入到聲聲不息的大亞灣澎湃的濤聲里了……

從“核電大國”成為“核電強國”,是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之夢”。

夢在前方,路在腳下。逐夢者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祝我“中國夢”,好風正揚帆!

(本文章摘自4月2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法律聲明 | 紀檢監督 | 友情鏈接 | RSS訂閱 | 常見問題
Copyright © 2005-2022 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ICP13046076 京公網安備110401400065
中恒電國際信息技術與中國日報社聯合設計制作
技術維護:中國化工數據中心 Email:56622999@cncic.chemchina.com
电视免费追剧软件 全免费